應注意在作逆鋒起筆,回鋒收筆時,一定要使點畫交代得清楚明白,肯定有力,而顯含蘊穩重;否則,會顯得虛弱無力、鋒芒輕飄外露。
2.中鋒與側鋒
中鋒.也稱正鋒,是學習書法運筆的關鍵技法之一。要求行筆時,始終將筆的鋒芒保持在筆畫的中心線上,即如東漢蔡邕所說:“令筆心常在點l畫中行。”
我國歷代書法家都非常重視巾鋒行筆。一方面。他們均強調中鋒行筆的關鍵在于筆直。如明代李溥光說:“正鋒者不可使其筆偏。”宋代姜白石在《續書譜》中云:“筆正則鋒正。”另一方面,甚至強調書法創作時要“筆筆中鋒”。何以如此?這是兇為 【上海的書法家www.philscommercialcleaningllc.com】,中鋒運筆時,會使更多的是墨汁隨筆尖的中心鋒芒流注、浸潤到線條中心。再借助紙墨相生的作用,使墨汁從線條中心向兩邊擴散,于是呈現出中心墨色濃郁、兩側墨色淺淡的效果,且偶有疏空或邊毛,使筆畫線條有了變化.從而顯得自然穩重、流暢舒展,頗有立體感和力量感的審美效果,即古人所謂“人木三分”、“力透紙背”的審美效果。近人馬宗霍在《書林記事》中記載:“王羲之嘗書祭北郊祝版……更祝版.工人削之,羲之筆人術三分。”此軼事有文學夸張之嫌是毋庸諱言的.但據此嘆服羲之“其力之精到若此”,確是其對中鋒行筆的一種鶯視與強調?梢姡袖h行筆是傳統書法中的基本筆法,是初學書法者在學習運筆時必須重視的關鍵環節。
側鋒是與中鋒相對而言的。要求書寫時斜偃筆桿,使筆尖的中心鋒芒落在線條的一側,而不在線條的中央。具體而言。在側鋒寫“橫”、“捺”筆i面l時,筆尖鋒芒要偏在線條的上端邊沿;在側鋒寫“豎”、“撇”筆畫時.筆尖鋒芒要偏在線條的左端邊沿。側鋒寫字的效果是鋒棱外露,點畫峻峭靈動,但若用得不當,則會導致一邊充實濃郁、一邊苦澀偏薄的不好效果。
書法藝術的美也在于變化。因此在書法創作中。中鋒、側鋒一定要交互使用。中鋒以顯遒勁.側鋒以增妍美。中鋒和側鋒并用.能使書法作品達到具有豐富藝術意趣的審美效果。
應當注意,前人強調“筆筆中鋒”之說,雖難免有偏激和絕對之嫌;但是.對于初學書法者而言,則是中肯之言。因為.初學書法者只有在善于運用中鋒的基礎上.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側鋒,才能使側鋒力強氣厚,不至于輕薄飄浮。因此.初學時應力爭筆筆中鋒。
3.藏鋒與露鋒
藏鋒主要是指在行筆時.筆閫的起筆和收筆之處不露鋒芒的一種運筆方法。
起筆藏鋒.是指寫字時的筆鋒放在線條的稍后部分.落筆時先與筆畫的走向相反.然后才與筆畫走向一致.即如前所說的“逆鋒起筆”的一種。如寫一橫,走向本該由左向右.王見卻要先向左移動一下.然后再向右行筆。寫一。嶝.走向本該由上向下.現卻要先向上移動一下.然后向下行筆.即所謂“欲右先左.欲下先上”。
收筆藏鋒,是指在書寫時。收筆處向回帶筆.避免有虛弱的鋒芒外露。收筆藏鋒,即如前所說的”回鋒收筆”的一種。
露鋒.是一種在筆畫的起筆和收筆處露出筆鋒的運筆方法。點畫在起筆處露出鋒芒,不用逆鋒.所以也叫“順鋒”起筆:在收筆處露鋒時,要將筆鋒漸漸提起,不用回鋒。
藏鋒是與露鋒相對而言的.藏鋒和露鋒是一塒矛盾統一體。如古人云:“臧鋒以包其氣.露鋒以縱其神。”藏鋒使筆嘶渾融含蓄。力聚神凝.意蘊渾厚沉著.柔韌多力;露鋒則使筆畫精神外躍.銳利挺拔.縱逸飛動。在書法創作中藏鋒與露鋒兩者各有妙用.又相輔相成.共同實現書法藝術之審美價值。
一般而言藏鋒、露鋒的使用在不同書體中有小同的頻率。篆書、隸書多用藏鋒,少用露鋒,其中篆書幾乎全用藏鋒?瑫劁h、露鋒大約各占一半:而在行書、草書中.為了突出點畫之間的呼應和變化,往往多用露鋒。
不過,中華傳統文化歷來講究“含蓄內斂”,主張“君子藏器”.作為東方抽象豈術代表的漢字書法尤其看重含蓄之美。而露鋒太多.則會顯得輕率浮躁,甚至鋒芒畢露、劍拔弩張.從而失去內斂含蓄。對此.書畫家黃賓虹先生指出:“腕中之力應藏于筆巾.切不可露于筆外,鋒要藏.不能露.更不能存盡處露H{氣力。”初學書法者當牢記此訓.對藏鋒應多加練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