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節 與天對話
甲骨文與金文是中國的古文字,是中國書法最早的一對姊妹。隋朝人在安陽曾挖出甲骨文但不認識,直到王懿榮的驚世發現。殷商時期已經具有相當完整的空間秩序觀念,先民相信自己所在處是中央,而四夷就是四方,頭頂上是天,四方都圍繞天在出入旋轉。上下四方都有神秘力量,這些神秘力量也像人間一樣有一個整飭的結構。
“國之大事,唯祀與戎。”(《左傳·成公十三年》)殷商時代是一個神權社會,其文化特色是祭祀與巫術。神權崇拜與祖先崇拜緊密結合。許慎說:“巫,祝也,能齊肅事神明者,在男日覡,在女日巫。”(《說文解字》,中華書局1978年版,第100頁)巫覡承擔著神與人相互交通的職責,在宗教、政治乃至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。巫覡的整個卜筮活動實際上是祈求上天的啟示,解決人間的問題。殷商時期卜筮之風盛行,無事不卜不筮,無神不祭不祀。巫覡主持祭祀、祈禱、占卜等儀式,以神的代表者自居,居于社會的最高階層。
甲骨文成為溝通人與神之問的中介物。甲骨文是我國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。從考古發掘看,一些出土的甲骨上還能看到用毛筆書寫的文字,其筆畫風格和刻成的甲骨文字有所不同,筆畫要豐肥一些。甲骨文用筆具有下筆、行筆、收筆的特點,但沒有藏鋒、逆鋒、回鋒等后世其它書體的特點。甲骨文結體具象形成分,專家形容:“所書動物字,飛禽展翅,蛇蟲曲伸,猛獸獠牙,栩栩如生;所書人體字,立、臥、蹲、跪、躬、手舉足行,如朝夕相見;所書景物字,山、水、草、木,猶身臨其境,畫意盎然;所書器物字,具具形象。字劃布局以平行對稱為原則,凡同字內出現的諸橫、斜、豎、點之間各保持基本平行;左右、上下筆劃相同者,則分別以中線為軸,成對稱狀。在中國書法的流變中,一直保持沿用著這一平行、對稱的結構原則。”(濮茅左、徐谷甫編:《商甲骨文選·前言》,上海書店1990年版)總之,不管是毛筆書寫的還是刻成的甲骨文字,它們都已經具備了中國書法基本的用筆、結構、章法三個要素,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書法作品。甲骨文作為殷商文化的遺存,蘊含著殷商

人強烈的主體意識和人文精神。甲骨文字作為中國書法的起點,對中國書法在巾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。
考古發掘證明,比甲骨文還早的古文字是陶文,但至今還缺乏更多的發掘和更進一步的研究。中國青銅器時代以大量使用青銅禮器和生產工具、兵器為特征。比甲骨文稍晚出現的是金文,一般鑄或刻在商周青銅器物上。金文大概是先寫墨書,然后刻…模型再范鑄出來的,是繼甲’胃’文后更為成熟的中國文字,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又一豐碑。金文的線條較之甲骨義更為粗壯有力.書法具有渾厚的特點.最早的金文見于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銅器上:如《司母戊鼎》等重器的銘文。周代是金文的黃金時代,此時期的《利簋》、《天亡簋》、《大盂鼎》、《毛公鼎》、《墻盤》、《散氏盤》,《虢季子白盤》等器物及銘文最為著名一青銅器的類別可分為禮器、樂器、兵器等多種門類、如青銅禮器可分為四大類:食器、酒器、水器、樂器。青銅禮器種類繁多,數量巨大,工藝精美。器物上面所刻鑄銘辭,多屬與同家的祀典 【草書字典www.philscommercialcleaningllc.com】,錫命,征伐,契約等有關的文字記載。從流傳下來的甲骨文與金文看,其文字的內容到文字的書

寫,可以窺見當時的社會情景。甲骨文與金文屬象形文字范疇,但甲骨文與金文并不是繪畫而是文字,文字的本質在表達思想, “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,仰則觀象于天,俯則觀法于地,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,近取諸身,遠取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類萬物之情”。 《周易·系辭下》)先民在創造文字、書寫文字時將當時的社會意識自然地熔鑄其中。商周時期,甲骨文與金文成為與天對話的溝通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