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津梁”之要(代序
“津梁”一詞原出
有難急也。”意思是在橋梁之上,便可接引而過,化解了所有障礙。也就是說,津梁是一個便利通向彼岸的橋梁。
學習,是一個由此及彼,從而取“得”的過程。當然,通過了學習的過程而達到了真正的“得”到,那是再好不過的事。但“得”到是不那么容易的,常常是“白白辛苦”,似乎“得”到,實際上“朦朦朧朧”,“彼為彼,我為我”,彼此“似曾相識”而已。為了不致“自欺”而達到真正的“得”到,不能不采取真實可靠的辦法,走一條徑直不枉、步履簡直的道路。所以必須要有一個“遇水可過”的“津梁”才好。為此,我們輯成了這一部“津梁”,希望為學書的同道同好提供一個“可通”“無失”的穩捷津梁。
在這套叢書中,我們先作了一個“引論”。旨在說“書學”之中涵蓋哪些內容,有些什么理論,沿革發展大致情況,重點名家名作,對諸多內容作了一個鳥瞰。以俾讀者先能來一個“概覽”,做到心中有數,以免茫然。
然后分體專論:篆、隸、楷、行、草,各成專冊。讀者如想淺嘗而后決定,當然可以先作泛泛瀏覽,然后再集中一點進行專攻,所謂“博而反約”;如想單刀直入直取其一,未必不可,這里盡力務求其備,都作詳求,任讀者析取;如果志在“求全責備”,但計劃有先有后,逐一試之,則篆、隸、楷、行、草,粗略備齊,至于孰先孰后,則悉聽尊便矣。
在學書的歷程上,諸家說法不一:有的認為遵循歷史,與史同步,當然不能說不行;但今天一個學習者的學習過程,不必遵循書法發展的歷史過程,因為今天的一個學習者沒有必要走那幾千年的迂闊道路,自然以捷便為好。有的以先學隸書為好,當然也無不可;但為實用奏效,不如學今體楷書更方便。有的認為直接就學行書,更為捷便,當然也行;但沒有楷書的基礎,便雖便了,而規矩不下來了,惟恐“流”起來攏不住了。
我個人的意見,不在于先哪個后哪個,務在“得”字。不論先后,惟“得”是求。若要不“得”,先后何益?只要能“得”,以快為高,用時間愈少愈好。用時間若多,豈不是浪費生命?一個人的生命有效期是個“常數”,這里用多了,必占用了別處,其他方面必然用得少了,總數就虧了。所以,不論做什么都盡可能地少用時間,多“得”一點就便宜一點。所以,我總算經濟賬,少用時間,多得收獲,最好最好。
我以為學書,不管學某種書,總要求快學,用的功夫和收獲不應該是“正比”,如能用得時間少,而“得”卻多,成“反比”則是最便宜的事。取“得”之后即轉向下一個。轉取愈多愈好。如果不“得”便轉,徒勞無功還不如歇會兒更為實惠。
“津梁”之要何在?在一個務求之“得”字上。這里把應該涉及到的內容 【
先秦書法家作品www.philscommercialcleaningllc.com】,盡量提供出來,不必白費心思的,盡量刪除,這已是最為簡捷的路了。盡量免除掉可能的浪費,盡量做到應有盡有,也不必再用更多的力氣去搜求。正所謂:應有盡有,應無盡無。這樣,真正的關鍵就在一個字:“得”。
只要能“得”,“得”這一些就足夠了。只要能“得”,別的“不得”也足夠了。
歐陽中石
2000年11月
篆書津梁 (學書津梁叢書)
作者:趙宏 瀏覽量:42131 連載完成:更新中... 時間:2015-09-20學書津梁叢書 叢書主編 歐陽中石 劉守安 篆書津梁 趙 宏 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在版編目( CIP)數據 篆書津梁/ 歐陽中石, 劉守安主編. 北京: 高等教 育出版社, 2000 ISB N 7 - 04 - 009516 - 5 Ⅰ. 篆… Ⅱ. ①歐…②劉… Ⅲ. 篆書- 書法 Ⅳ. J292. 11 中國版本